披頭四(英文:The Beatles),英國樂團,於1960年成立於利物浦,1970年解散。
成員為約翰·藍儂(John Lennon)(節奏吉他、主音、作詞作曲)、保羅·麥卡
尼(Paul McCartney)(貝斯、主音、作詞作曲)、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主音吉他)及林哥·史達(Ringo Starr)(鼓手)。經理人為布萊
披頭四樂團被公認為英國音樂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入侵」美國的代表樂團。其
音樂風格源自五十年代的搖滾,之後開拓了各種曲風如迷幻搖滾、流行搖滾、古
典音樂的融合等。其音樂性之創新深深影響了之後的歐美樂壇發展,而隨著作品
的社會意識日漸加深,他們的影響力也伸延到六十年代的社會及文化革命方面。
當1970年樂團解散後,各成員也以成功的個人歌手事業繼續發展。
披頭四常被認為是流行樂壇歷史上,在商業上最成功與最偉大的樂團。依RIAA正
式統計,其為美國國內生涯銷量最高歌手,總銷超過1億7千萬張。[1] 而全球銷量
據信超過10億張。[2] 在英國,他們有15張冠軍專輯,在美國有19張冠軍專輯與20
張冠軍單曲,皆為史上最高。
簡歷
- 1962年與EMI百代唱片公司簽約錄製唱片。
- 1963年初,單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國排行榜首位。
- 1964年,披頭四首次前往香港演出。
- 1964年,披頭四首次前往美國演出。
- 1966年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了大規模的音樂會。
- 1966年8月29日晚在舊金山舉行最後一場收費現場音樂會。
- 1970年4月10日,保羅·麥卡尼個人專輯中的話被媒體視為宣布樂團解散。
- 1970年12月31日,保羅正式起訴樂團其他三位成員,要求結束樂團合作並指
- 明管理並分配樂團財產的正式人選。
建立
1957年
1957年3月,17歲的約翰·列儂成立了一個名為「 The Quarrymen」(採石工人)的
噪音爵士(Skiffle)樂團。樂團的名字來源於他就讀的中學。同年6月6日,15歲的
麥卡尼第一次見到列儂,他們的相遇是在一個教堂慶典上,那時列儂所在的樂團
正結束他們的演出。不久,他同意加入樂團。
1958年至1960年
1958年2月6日,麥卡尼邀請哈里森來看樂團的表演。1958年的一次排練後,哈里
森也加入了The Quarrymen,成為樂團主音吉他手。當時,列儂和麥卡尼都負責演奏
旋律吉他。
1959年,樂團第一任鼓手柯林·韓頓(Colin Hanton)離開樂團後,樂團的鼓手人選
大量變更。1960年1月,列儂的朋友史都特·沙克里夫(Stuart Sutcliffe,1940年6月
自「The Quarrymen」開始,樂團更換過數次團名,包括「Jonny and the Moondogs」
和「Long John and the Beetles」。沙克里夫表示,「The Beetles」這個名字是對Buddy
Holly和The Crickets的讚頌。1960年,樂團把名字改為「The Beatles」。此時,樂團的
非正式經紀人亞倫·威廉斯(Allan Williams)安排他們去德國漢堡的一家酒吧演
出,沒有鼓手對樂團來說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漢堡,Cavern Club的活動,被Brian Epstein發掘
1960年
1960年8月12日,樂團對鼓手彼特·貝斯特(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 進行了
試聽,隨後彼特便同意加入樂團做鼓手並一起在漢堡表演。彼特加入後4天,樂團
就去了漢堡。披頭四在Bruno Koschmider的Indra Club待了48天,10月時他們轉移到了
the Kaiserkeller,但他們不久又答應了在 Top Ten Club的演出,由於這間酒吧是
Koschmider的死對頭,他們的合同被解除了。Koschmider很生氣,於是向德國當局投
訴哈里森謊報年齡的 事,導致哈里森在11月21日被驅逐出境。麥卡尼和貝斯特也
在另一場演出中被控縱火,隨後也被驅逐。列儂則在12月中旬回到了利物浦
(Liverpool),而此時沙克里夫卻和他的德國未婚妻亞絲翠·柯歇爾(Astrid
Kirchherr)一起留在漢堡。12月17日,重聚的樂團在The Casbah Coffee Club進行了一
次表演,查斯·紐比(Chas Newby)代替了沙克里夫。
1961年
1961年4月,The Beatles回到漢堡,再次在the Top Ten Club表演。他們被歌手Tony
Sheridan(他當時也在酒吧)僱傭做伴奏樂團,參與由著名樂團指揮 Bert Kaempfert
製作的德國Polydor Records唱片公司的一系列錄音。7月22日進行第一次錄音
時,Kaempfert與樂團正式簽約,10月31日Polydor 唱片公司發行了由Sheridan領唱的
《My Bonnie(Mein Herz ist bei dir nur)》,這首歌登上了德國榜單。美國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也發行了少量複製碟。當樂團回到利物浦,Sutcliffe與Kirchherr留在了
漢堡,所以只好由麥卡尼勉強擔任貝司手。
2月21日星期二,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進行了他們的第一次表演。從1961年到
1962年,他們在這家酒吧進行了292次表演,直到1963年4月3日。1961年11月9
日,Brian Epstein第一次在酒吧里看到The Beatles的表演,
1962年
1962年1月24日, 他們就和Epstein簽了一張5年的合約。Kaempfert同意與The Beatles解
約,但Decca Records A&R的管理人員Dick Rowe卻對Epstein說「吉它樂團已經過時
了,Epstein先生。」Epstein隨後與EMI的市場經理Ron White相接觸,並通過他認識了
EMI的製作人Norrie Paramor、Walter Ridley、和 Norman Newell,但他們都拒絕為樂團
製作唱片。由於EMI的第四個王牌製作人George Martin正在度假,White無法聯繫到
他。從1962年4月13日到5月31日,The Beatles回到了漢堡在The Star Club進行表演。到
達後,他們就聽說了Sutcliffe腦溢血死亡的消息。
出道,巨大成功,巡迴演唱
1963年
Epstein在倫敦牛 津街上的HMV音像商店把The Beatles在Decca的錄音室錄製的歌曲轉換
為唱片。他隨後向EMI的發行部門執行人員Sid Coleman求助。最後,他見到了
Martin,Martin把樂團簽到了EMI旗下的Parlophone唱片公司,為期一年(可續)。與
Martin進行了第一次錄音後,Martin向Epstein抱怨鼓手Best的問題,並建議樂團在錄音
室啟用臨時鼓手。除了Martin的批 評,Epstein也因Best拒絕與樂團在舞台上統一造型
大為光火。當Beatles的個別成員聽說了Martin的意見後他們向Epstein提出要 求開除
Best,1962年8月16日,Best 被解僱了,這時Epstein已經向Ringo Starr提出了加入樂團
的邀請。Starr是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在Humburg時,當Best太虛弱而無
法打鼓時,Starr有幾次代替他與Beatles表演。9月4日,Starr參與了Beatles在EMI的第二
次錄音,但在9月11日的下一次錄音中,Martin又僱用了臨時鼓手Andy White 。White
只參與了兩首發行的作品,Beatles第一張專輯的《Love Me Do》和《P.S. I Love
You》。
在1962年6月6日的Beatles的第一次EMI錄音中,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值得發行的東西,
但9月的錄音中他們就製造了一首英國熱門單曲,最高達到17名的《Love Me
Do》。1964年5月,這首歌得到了美國單曲榜第一。
1962年9月26日, 樂團錄製了他們的第一支單曲,《Please Please Me》,這首歌拿
到了英國榜第2名,NME第一名。3個月後他們錄製了與之同名的第一張專輯。隨後
發行的單曲《From Me to You》成了他們第一支冠軍單曲。樂團第一次在電視上表
演是在People and Places節目上,這是一場由Granada Television轉播的10月17日在
Manchester的表演。隨著The Beatles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們有了第一批狂熱追隨者,
這些人被稱為《Beatlemania》。1963年,The Beatles的圖標第一次被印在Starr的大鼓
上。
1963年初,Beatles開始在英國大受歡迎,但美國的唱片公司卻沒有立刻跟隨英國的
成功發行他們的專輯,有一次他們嘗試了發行,但Beatles在美國的商業成功卻由於
版權問題和對他們髮型的嘲笑而受阻。
1963年12月10日一 則5分鐘的關於英國Beatlemania的報導在CBC Evening News上播放。
一名少女向當地電台提出廣播Beatles唱片的要求,這觸發了一系列事件,最終造成
了單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美國的快產速銷與盼望已久的商業突破。
《Please Please Me》在英國的大受歡迎給樂團帶來了一系列的表演機會,Beatlemania
風潮在英國迅速傳播。一年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美國受到歡
迎,Beatles風潮席捲全球。1964-66年,The Beatles在美國進行巡演。在巡迴演出的4
年中,樂團在美國出現將近60次,在全球表演超過1400次。
1963年2月11日,The Beatles的第一次英國巡演開始了。一個月的演出結束後,3月
和5月他們各進行了3個星期的表演,1963年11月則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巡演。除
了 這四場全國性的巡演,The Beatles還在1963年進行了大量單場演出。他們的每次
表演都受到歌迷的熱情歡迎。為了控制人群,警察不得不使用高壓水管。Beatles演
唱會中 警察的安全成了全國關注的問題。在The Beatles演唱會上出現的美國嘉賓有
Tommy Roe, Chris Montez 與 Roy Orbison。這三人在英國都受到廣泛歡迎,但在1963年
的巡演中,他們的光芒還是被The Beatles遮掩了。
1963年11月4日,The Beatles在一場有英國女王、母后、公主等王室貴賓及觀眾前作
現場表演演出,約翰·藍儂在演出中非常幽默又帶點嘲諷的對著舞台下所有觀眾
說:「為了我 們最後的表演,我想要你們的幫忙,坐在普通座位票的觀眾們請你
們鼓掌,其餘的那些人請嘎嘎響你們的珠寶,」(For our last number, I'd like to ask
your help. The people in the cheaper seats clap your hands. And the rest of you, just rattle your
jewelry.)
1964年
1964年2月7日,4000 名歌迷在Heathrow機場歡呼著為即將第一次出發前往美國的樂
團送行。在一些早期的發行物失敗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短短的兩個星
期內賣出了260萬張,但The Beatles還是對他們能否在美國獲得廣泛接納感到擔心不
已。然而當他們到達John F. Kennedy機場時,他們仍舊受到了3000位歌迷的熱烈歡
迎。
到達美國兩天後,他們在The Ed Sullivan Show進行了第一次美國電視表演,大約有
7400萬觀眾收看了這場表演,這幾乎是當時美國人口的一半。表演後第二天的早
上,一家報紙寫道Beatles 「無法從大西洋彼岸把完美的旋律帶過來」,但第二
天,1964年2月11日,在華盛頓的露天體育場(Washington Coliseum),披頭四狂潮
便刮到了美國。The Beatles在美國的成功也造成了「英國入侵」風潮,隨著Beatles的
到達,一批英國樂團在美國大受歡迎。
1964年中期樂團為了宣傳他們的第一部電影A Hard Day's Night第一次踏足歐洲與北
美之外的版圖。他們到達澳大利亞時,Starr正患扁桃體炎,臨時由來自澳大利亞
Adelaide的鼓手Jimmy Nicol代替。在Adelaide Town Hall,The Beatles收到了超過30萬人的
歡迎。6月21日,當The Beatles到達紐西蘭時,Ringo才回到樂團。
1965年
1965年6 月,Queen Elizabeth II(伊莉莎白二世)任命Beatles為「帝國勳章獲得者」
(MBE)。這是由總理Harold Wilson提議的。在The Beatles之前,得到此勳章的都是退
伍老兵或民間領袖。這也使得一些保守的MBE獲得者發表書面聲明要求退回獎章。
1965年8月15日,The Beatles在美國的Shea Stadium進行了搖滾史上的第一場大型表
演,吸引了55,600人。8月27日,The Beatles在Bel Air大廈與Elvis Presley見面。傳記作
者Peter Guralnick堅持說Presley對於他不認識的人一向很冷淡。保羅·麥卡尼後來
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會面之一……我只見過他一次,我想我們 事業的成
功可能有一點點影響到了他,我們覺得很傷心,因為我們都希望可以和他友好相
處。」Presley的朋友Marty Lacker回憶道:「Elvis說:『坦白地說,如果你們要整晚盯
著我,那我寧願去睡覺。我想我們應該聊一聊或做些輕鬆愉快的事。』當他這麼
說的時 候,The Beatles樂得快發瘋了。」The Beatles與Presley講著有趣的故事,互相
打趣,一起聽唱片,還一起即興地表演了一番。「他們一起去彈鋼琴,」Lacker
說,「Elvis拿 出兩把吉他。他們開始唱Elvis,Chuck Berry和Beatles的歌曲。Elvis彈奏了
《I Feel Fine》中Paul的貝司旋律,Paul說:『你在貝司上很有前途,Elvis。』」
The Beatles的第6張專輯,Rubber Soul在1965年12月上旬發行,被認為是樂團的音樂變
得更加成熟與複雜的標誌。
爭議,重返錄音室,解散
1966年
1966年7 月的一次菲律賓巡演中,The Beatles無意間怠慢了該國第一夫人伊美黛馬可
仕(Imelda Marcos),她希望能夠邀請樂團在總統府共進早餐。受到邀請
時,Epstein代表樂團委婉地拒絕了,因為他的策略是從不接受這樣的官方邀請。樂
團很 快發現Marcos政團不習慣於得到「不」的回答,由此造成的騷動使樂團陷入
難以離開該國的危險。
就在他們從Philippines回來後,當年3月藍儂的一些言論引發了樂團與一些宗教組織
和美國保守人士的衝突。在一篇英國記者Maureen Cleave的採訪中,藍儂說他認為
基督教正在衰落,並說The Beatles「現在比耶穌還受歡迎」。美國一本青少年樂迷
雜誌轉載了這篇報導後,引起了美國南部聖經地帶的強烈社會反響。藍儂對此致
歉,但直到1971年,美國南部仍禁止出售他們的唱片。
Capitol Records發行的Beatles的唱片「Yesterday and Today」造成了一次騷亂,由於封面
上The Beatles穿著屠夫的衣服,帶著生肉與斷肢的塑料娃娃。虛假的流言說這是對
於唱片公司刪減他們唱片內容的回應。他們更換了另一個唱片封面,而那些未經
審查的原版Yesterday and Today唱片現在價值連城,其中一張在2005年12月的一場拍
賣會中賣出了$10,500的高價。
Presley明確地表示反對The Beatles的反戰活動與藥物濫用,後來還請求Richard Nixon
禁止樂團的四名成員進入美國。Peter Guralnick寫道:「『The Beatles』,Elvis說,
『已經成了反美主義的焦點。他們來到美國賺我們的錢,再回到英國煽動反美情
緒。』」Guralnick補充: 「Presley認為The Beatles 60年代中早期在美國表演時邋遢的
外表與有暗示意味的音樂造成了一些年輕人的社會問題。儘管Presley如此評價他
們,藍儂對他的評價仍然很高,說: 「在Elvis之前什麼都沒有。」麥卡尼後來也
說他「感到有一點被辜負了(由於Presley的觀點)……最大的玩笑是他說我們吸食
藥物,那看看他幹了什 麼吧,這讓人很傷心,但我仍然很喜愛他。」但是Bob
Dylan注意到了The Beatles的貢獻,他說:「美國應該為The Beatles樹座雕像。他們幫
助美國找回了它的驕傲。」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6年8 月,The Beatles在舊金山的Candlestick公園進行了美國巡演的最後一次商演。
11月他們開始製作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他們用了將近700次錄音
來製作這張專輯,音樂製作複雜精良,並創造了四軌錄音技術,使當時希望超越
Beatles的音樂人們大吃一驚。 Beach Boys的領導者Brian Wilson在聽過"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後覺得深感威脅。1967年6月Sgt. Pepper發行了,同月,樂團在電視上表演
了"All You Need Is Love",這是首次使用全球直播的電視節目。8月,The Beatles第一
次與Maharishi Mahesh Yogi(印度教超覺靜坐傳播者)見面。
1967年
Maharishi的出現給The Beatles樂團成員們的思想以至後來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當
奢靡的生活和對藥物的依賴使樂團成員們快要迷失自我的時候,Maharishi 的演說
像是給了The Beatles 一針鎮定劑。John的第一任妻子在08年Maharishi去世時曾這樣回
憶道:他告訴The Beatles, 通過靜坐冥想,他們會自然的獲得如藥物一樣強有力的
高度亢奮。 John 非常欣賞Maharishi的觀點並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認為這就是
The Beatles需要為未來的發展而做出的改變。(Feb,10, 2008,The Sunday Times)在
John的鼓動下,大家在Maharishi在英國的培訓學校里度過了幾周時間。
當The Beatles與Maharishi一同在Bangor進行超覺靜坐靜修時,Epstein的助手Peter Brown
打電話告知了Epstein的死訊。驗屍官判定他的死因為意外的過量用藥,但新聞輿論
界猜測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自殺,因為傳言在 Epstein的房子里發現了自殺遺
書。
藍儂說Epstein的死代表著樂團尾聲的開始:「我知道我們那時候可能會遇到麻煩...
我想我們現在正是這樣。」由於他個人生活的一些問 題,Epstein的情緒狀態很不
穩定,壓力也來自於他與The Beatles的工作關係,由於他與Beatles的合同在秋天將滿
期,他擔心他們不滿他對於商業事務的處理而不與他續簽合同。
1968年
Epstein的死讓樂團對他們的前途感到不知所措而恐懼。他們從成功開始就依靠
Epstein,而現在他們只有把Maharishi當作精神領 袖。他們計劃與Maharishi在他位於
Rishikesh的靜修處一起度過3個月。儘管10 天后Starr就因為不適應吃素食並且對很多
當地食物過敏而回到了英國,剩下的成員呆在印度的時候是他們最富有創造力的
時光。1968年2-4月,他們創 作了很多歌曲,其中17首被收錄在專輯The Beatles中,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The White Album。
被稱為Magic Alex或 "the Greek wizard"的Beatles的電子技術員Yanni Alexis Mardas陪同樂
團一起進行了靜修。他表示Maharishi在試圖控制他們。最後他提醒樂團,Maharishi
並不是他看起來那麼簡單。他告訴 John和George, Maharishi 對他的一個美國女學
生有不軌行為。John和George不等Maharishi辯解就相信了Alex。因為通過那段時間的
接觸,他們覺得作為一名思想者 和精神主義者,Maharishi對於自己的公眾知名度
和金錢方面的興趣太過濃厚了。後來John寫了一首名為"Maharishi"的歌來表達情
緒,為 了避免法律糾紛,這首歌的名字被改成了"Sexy Sadie"。就在Alex控告
Maharishi的第二天,所有成員們便匆忙的離開印度飛回倫敦,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兩
個星期。
1969年
從印度回來的The Beatles建立了蘋果唱片公司, 這也是Epstein原本計劃要做的。專
輯Magical Mystery Tour在美國立刻收到歡迎,並在前三周創下了首發專輯的最高銷
量記錄。但是在1967到1968年的冬天,他們的電視電影Magical Mystery Tour受到了禁
止複審。他們第一張在蘋果唱片發行的唱片在英美兩國都得到了第一名。但在錄
音期間,意見分歧使樂團開始陷入分裂,Starr離開了樂團一 段時間,所以在一些
歌曲中只好由麥卡尼來打鼓。
1969年1月,The Beatles開始製作記錄他們下一張專輯製作過程的電影Get Back。1月
30日, 他們在錄音期間在倫敦3 Savile街道的蘋果唱片公司的屋頂進行了最後一次
現場表演。表演的大部分被錄製下來並收錄於電影Let It Be中。這項工作被撇開
了,但很快又重新開始製作並由美國的Phil Spector配樂。1969年夏天,The Beatles錄
製了他們全員在一起的最後一張專輯,Abbey Road。1969年8月20日錄製的"I Want
You (She's So Heavy)" 是樂團四個人最後一次一起在錄音室里工作。
1969年12月20日藍儂向其它成員宣告離開樂團,但他同意直到一些法律糾紛解決
前不向公眾宣布。他們最後一首新歌是1970年1月3日錄製的Harrison的"I Me Mine",
收錄於Let It Be專輯。錄製當時藍儂正在丹麥,沒有參與。
1970年
1970年4月10日, 麥卡尼公開宣布他離開The Beatles的消息,一個星期後,他的個人
專輯麥卡尼發行。預售版的專輯包括他自己撰寫的他與The Beatles在一起的故事與
他對未來的希望。5月8日,Spector製作的Get back被更名為Let it be並在同名紀實電影
之後發行。儘管1970年12月31日麥卡尼就已經申請並解散了樂團,但直到1975年
The Beatles仍有合作。
解散後
1970年至1980年
正式解散之前一小段時間與隨後的幾年,披頭四的四名成員都發行了個人專輯。
其中有一些包括與前披頭四成員的合作,史塔的「Ringo」是唯一一張四 個人都有
參與的,儘管是在不同的歌曲中。1971年8月哈里森與西塔琴大師Ravi Shankar一起
在紐約進行了「Concert For Bangladesh」(孟加拉國)。除了1974錄製的一段未發行
的即興演奏外,藍儂和麥卡尼再也沒有合作。
1975年, 緊隨著披頭四與美國唱片公司EMI的解約,EMI在離開樂團的控制後迫不
及待地將公司手上的大量披頭四版權兌換現金,發行了5張LP:「Rock 'n' Roll
Music」(他們的快歌彙編)、「The Beatles at the Hollywood Bowl」(包括兩次在
Hollywood Bowl現場的未發行曲目)、「Love Songs」(他們的慢歌彙編)、
「Rarities」(他們未在美國發行或已售罄的單曲彙編)和「Reel Music」(他們電影
里的歌曲彙編)。還有一張名為「Live! at the Star-Club in Hamburg, Germany」; 1962的
非官方EMI唱片,這是樂團早期在漢堡Star Club表演時用一架麥克風錄下來的。所有
這些樂團解散後發行的LP中,只有「Hollywood Bowl」LP是樂團成員所認可的。1986
年在美國發行了原版的英國CD後,這些LP停止了發行。
1980年至1990年
1980年12月8日,藍儂在紐約被槍殺。1981年5月,哈里森發行了一支關於他和披頭
四在一起的時光的迷宮,名為「All Those Years Ago」的單曲。這首歌是在藍儂死前
一個月錄製的,史塔負責打鼓,後來作為向藍儂致敬的曲目改詞重錄。麥卡尼和
他的妻子琳達在這首歌里擔任和聲。1982年4月,麥卡尼發行了「Tug of War」專
輯,其中包含他向藍儂致敬的歌曲「Here Today」。
1988年, 披頭四在他們取得資格的第一年進入了搖滾名人堂。當晚,哈里森、史
塔、藍儂的遺孀小野洋子及他的兩個兒子朱利安·藍儂和席恩·藍儂當場出席領
獎。麥卡尼沒 有出席,他在預錄影像中提到:「20年後,披頭四之間還是留有一
些商業糾紛,我希望它們現在已經解決了。但是很不幸地並沒有,所以我感覺自
己像是個偽君子 在向他們招手微笑,這只會是一次虛偽的重逢。」接下來的一
年,EMI公司解決了持續十年之久的披頭四版權官司,這使發行一些早期的歌曲成
為可能,導致了 「Live at the BBC」專輯與精選的發行。
1990年至2000年
1994年, 麥卡尼、哈里森與史塔為精選集的製作而重聚,這項工作是六十年代末
由尼爾艾斯平諾(Neil Aspinall)開始策劃的。艾斯平諾最初是他們巡演時的旅行管
理員,後來成了他們的私人助理,1968年他成為蘋果唱片的經理後,他開始為一
部紀錄片 搜集披頭四的音樂片段。艾斯平諾暫時把紀錄片命名為「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這部紀錄片以披頭四自己的角度來講述他們的故事,其中包含了
一些樂團未發行的早期作品,麥卡尼, 哈里森與史塔,還在七十年代末藍儂錄製的
兩首示範作品裡加入了一些樂器和和聲。1995到1996年, 他們製作了一部有5個部
分的電視劇,一套八碟的錄像帶,三套包含兩張CD的唱片與兩支單曲。唱片由
Klaus Voorman繪製封面,披頭四在漢堡時期就認識他,他也是1966年Revolver唱片封
面的製作者。唱片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全球約有四億人觀看 了這部電視劇。
2000年至2010年
2001年11月29日,哈里森死於肺癌。Martin與他的兒子Giles Martin為Cirque du Soleil的
戲劇作品Love配樂重新製作了一些披頭四的歌曲。2006年原聲帶Love發行。2007年
麥 卡尼與史塔在「Larry King Live」的一次採訪中重聚,並討論了他們對於戲劇的
想法。哈里森與藍儂的遺孀小野洋子與Olivia Harrison與麥卡尼和Starr一起出席了
Love在Las Vegas的周年紀念。2007年,有報導稱麥卡尼希望完成"Now and Then",這
是樂團在製作精選集時第三首藍儂的單曲,麥卡尼將在歌曲中加入一些創
作,Starr將重新錄製鼓的部分,還會利用一些之前錄音的 Harrison的吉他片段。
2008年3月21日,The Beatles的律師為銷售據稱是1962年史塔第一次加入樂團表演時
的未發行錄音發起訴訟。蘋果唱片與Miami Lakes的Fuego Entertainment Inc.展開了對
Beatles在德國漢堡Star Club表演錄音的爭奪。2008年11月,麥卡尼表示希望能夠發行
The Beatles的一首長達14分鐘的名為"Carnival of Light"的實驗性質的歌曲,但這需要通
過Starr和Beatles成員的遺孀們的批准。
2009年3月4日,BBC報導麥卡尼將發起一場慈善演唱會,Starr將作為嘉賓。2009年4
月4日這場表演在Radio City Music Hall舉行。4月11日,Tom Petty、Jeff Lynne、Eric Idle、
Jim Keltner、 麥卡尼、Joe Walsh與Harrison的妻子Olivia和兒子Dhani一起在Los Angeles參
與了Harrison的名人步道頒獎。
一款以Beatles為原型的遊戲 The Beatles: Rock Band 在2009年9月9日發行。同日,12張
再版專輯(從Please Please Me 到Abbey Road再加上Magical Mystery Tour與Past Masters)
以原始單音道版與立體聲版兩種版本發行。
在2010年,美國總統歐巴馬頒贈蓋西文流行歌曲音樂獎給麥卡尼,推崇他對音樂
的貢獻。
太平洋時間2010年11月16日7點,iTunes Store開始銷售 The Beatles的歌曲。更是發行
了iTunes LP 《The Beatles Box Set》,其中囊括了The Beatles的所有錄音室專輯,售價
為$149。[3]
遺留影響
對於流行文化的影響
Beatles對於搖滾樂與流行文化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六十年代末期,他們的髮型與
著裝引領起世界範圍的模仿。在錄音室中The Beatles創新地使用高科技,與錄音工
程師一起親密地工作,富有實驗精神並精益求精。同時他們堅持尋找方法利用一
些偶然的錯誤,比如意外的吉他噪音, 一個共鳴的玻璃杯以及錯誤的錄製使聲音
倒放,他們把這些錯誤全部混合進他們的音樂中。 The Beatles重新定義了唱片,它
不再只是包含幾首熱門單曲而剩下的歌曲僅僅作為填充物。他們還是英國第一個
在發行單曲的同時帶有一些視頻片段的藝人。1965年Shea Stadium的North American
tour是第一次登上大型體育館的娛樂性質演出。許多藝人表示受到Beatles音樂的影
響或者曾經通過翻唱他們的歌曲取得成功。
藥物濫用
在漢堡時,The Beatles為了娛樂以及在一整晚的表演中維持興奮狀態,曾使用
prellies(苯甲嗎啉)。麥卡尼通常只使用一劑,但藍儂卻一次使用四到五劑。在
1964年他們去紐約時,Bob dylan給他們介紹大麻,麥卡尼記得他們吸食後都「很興
奮」並一直傻笑。在製作電影Help!期間,The Beatles一次偶然在去錄音室的車裡吸
食了大麻煙捲,這有時讓他們幾乎失去了底線。
1965年4月,他們的熟人牙醫John Riley在藍儂與Harrison不知情的情況下往他們的咖
啡里加入了LSD(迷幻藥)。麥卡尼更加反對毒品,但1966年他還是吸食了,他是
第一個公開討論這件事的Beatles成員,1967年6月他承認曾吸食4次毒品。1967年7月
4日The Beatles的名字被寫入一篇泰晤士報的啟示,內容包括由於持有大麻而入獄的
罪犯名單與大麻的藥用功能等。該啟示由一名為Soma(軀體)的組織發起, 包括
Epstein、Graham Greene、R.D. Laing、15名醫生與兩個英國政府警察在內的65個人署
名。
所受影響
當樂團還叫做The Quarrymen並剛開始從skiffle音樂過渡時,在他們的搖滾歌曲中混合
了艾維斯·普利斯萊與Little Richard的元素,從1957年開始,直到他們在1966年的 最
後一場演唱會,樂團比其它任何藝人翻唱了更多Chuck Berry的歌曲。1962年4月到5
月,The Beatles與Little Richard一起在漢堡的Star Club表演,期間他們建立了友誼,
Little Richard還教給了Beatles一些表演技巧。對於Presley,藍儂說:「從來沒有什麼給
過我如此大的影響,直到我聽到Elvis。如果沒有 他,也不會有Beatles。」貓王去世
後,約翰·藍儂說,「貓王雖死,但搖滾不滅,貓王萬歲。」
「是Elvis讓我第一次有了想買唱片的衝動。他的早期作品非常棒。Bill Haley的時代
僅僅從我身邊掠過。我媽媽經常收聽廣播中播放的他的音樂,但我沒有受到任何
影響。是Elvis讓我開始追隨音樂。」
其他早期影響他們的人有Buddy Holly、Eddie Cochran、Carl Perkins及Roy Orbison。在The
Beatles獲得成功後,他們仍然從同時代的藝人中得到新的靈感,包括Bob Dylan、
Frank Zappa、the Byrds及the Beach Boys,他們的專輯Pet Sounds是McCarney的最愛。
Beatles的製作人Matin曾說「沒有Pet Sounds就不會有 Sgt. Pepper,Pepper是一次希望超
越或與Pet Sounds等同的嘗試。」
音樂性
Beatles堅持每首歌都要有所創新,再加上Martin卓越的管理才能,以及EMI專業的錄
音工程師如Norman Smith、Ken Townsend及Geoff Emerick,這些都是組成Rubber
Soul(1965)、Revolver(1966)及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這些優
秀專輯的要素。
除了一些錄音技巧,比如音響效果,特別的麥克風位置,雙軌與變速錄音,The
Beatles還使用了一些在當時的傳統搖滾樂中不會使用的樂器,如弦樂,銅
管,"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 中的印度樂器西塔琴以及"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中的swarmandel(印度豎琴)。他們還使用了一些早期的電子樂器,比如麥
卡尼在"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開頭利用一種電子琴模擬了長笛的聲音,以
及"Baby You're a Rich Man"中類似雙簧管的聲音也是另一種電子琴模擬的。
1965年他們在Yesterday中使用了弦樂四件套,The Beatles就此開創了藝術歌曲的先
河,為使用兩組弦樂四人組的"Eleanor Rigby" (1966)與"She's Leaving Home" 做出了示
範。一場名為Bach's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2的電視表演直接讚賞了麥卡尼在
"Penny Lane"使用高音小號的做法。The Beatles 1966年的"Rain" 與"Tomorrow Never
Knows"、1967年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與"I Am the
Walrus" 則開創了迷幻搖滾。
電影
The Beatles參演了五部電影,這些電影全部發行了原聲帶。在Richard Lester執導的兩
部電影A Hard Day's Night (1964)與Help! 中,The Beatles就演他們自己。樂團導演,製
作並主演了時長一小時的電視電影Magical Mystery Tour (1967)。帶有迷幻色彩的動畫
電影Yellow Submarine(1968)講述了樂團成員們的一次卡通冒險,但其中沒有使用
他們的聲音,成員們只是在影片最後簡短的實景拍攝中出現。他們的最後一部 電
影,紀實片Let It Be在1970年上映,獲得了1971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從1965到1969年,The Beatles在他們自己的電視節目Saturday morning cartoon series中擔
任角色,這是一部像A Hard Day's Night一樣的滑稽劇。每半個小時的節目中就有兩
首由其中對應的卡通人物跟著原版錄音表演的Beatles的歌曲。卡通角色們的聲音是
由配音演員 Paul Frees與Lance Percival錄製的。
世界及地方紀錄
英國
- 專輯榜冠軍最多(15張)
- 單曲榜冠軍最多之團體(17張)
- 單曲榜在榜最久之團體(456周)
- 單曲榜據冠軍最久之團體(69周)
- 單曲榜TOP 10最多之團體(28張)
- 專輯榜據冠軍最久(174周)
美國
- 唱片銷售最高(170白金)
- 單曲榜冠軍最多(20張)
- 專輯榜冠軍最多(19張)
- 專輯榜據冠軍最久(132周)
- 單曲榜在榜最久之團體(609周)
- 單曲榜據冠軍最久之團體(59周)
- 1964年4月4日之單曲榜,披頭四佔據了前5名。同樣現象至今仍未出現第二
- 次。
其他
國家
- 德國單曲榜冠軍最多(12張)
- 澳洲單曲榜冠軍最多(23張)
- 荷蘭單曲榜冠軍最多(21張)
- 瑞典單曲榜冠軍最多(18張)
- 加拿大單曲榜冠軍最多(22張)
- 挪威單曲榜冠軍最多(21張)
[编辑
] 音樂作品
[编辑
] 專輯
- 英國
- 《Please Please Me》(1963年3月22日)
- 《With the Beatles》(1963年11月22日)
- 《A Hard Day's Night》(1964年7月10日)
- 《Beatles for Sale》(1964年12月4日)
- 《Help!》(1965年8月6日)
- 《Rubber Soul》(1965年12月3日)
- 《Revolver》(1966年8月5日)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年6月1日)
- 《The Beatles》(1968年11月22日)
- 《Yellow Submarine》(1969年1月17日)
- 《Abbey Road》(1969年9月26日)
- 《Let It Be》(1970年5月8日)
- 美國
-
- 《Introducing... The Beatles》(1964年1月10日)
- 《Meet the Beatles!》(1964年1月20日)
- 《The Beatles' Second Album》(1964年4月10日)
- 《A Hard Day's Night》(1964年6月26日)
- 《Something New》(1964年7月20日)
- 《Beatles '65》(1964年12月15日)
- 《Beatles VI》(1965年6月14日)
- 《Help!》(1965年8月13日)
- 《Rubber Soul》(1965年12月6日)
- 《Yesterday and Today》(1966年6月15日)
- 《Revolver》(1966年8月8日)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年6月1日)
- 《Magical Mystery Tour》(1967年11月27日)
- 《The Beatles》(1968年11月22日)
- 《Yellow Submarine》(1969年1月13日)
- 《Abbey Road》(1969年10月1日)
- 《Let It Be》(1970年5月8日)
- 加拿大
- 《Beatlemania! With The Beatles》(1963年11月25日)
- 《Twist and Shout》(1964年2月3日)
- 《The Beatles' Long Tall Sally》(1964年5月11日)
遊戲
《The Beatles: Rock Band》(2009年9月9日)
留言列表